
结果判断:
1.阴性(-):C、T 线均出现。表示样品中不含有三聚氰胺 或其浓度低于检测限。
2.阳性(+):检测 T 线不出现,则表示样品中三聚氰胺浓 度高于检测限。
3.无效:未出现质控 C 线,表明操作过程不正确或检测卡已失效。
三聚氰胺快速检测卡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晶体。比重1.573(14℃),熔点354℃,沸点升华。略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 10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GB/T 22388-2008)国家标准,规定了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的检测定量限。 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三种方法为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检测定量限分别为2毫克/千克、0.05毫克/千克和0.01毫克/千克。标准适用于原料乳、乳制品以及含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定量测定。检测时,根据被检测对象与其限量值的规定,选用与其相适应的检测方法。 在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紧急启动了标准制定程序,成立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在《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植物源产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等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开展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研究,制定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8年第25号。 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从环境、食品包装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为确保人体健康,确保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特制定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以下简称限量值)。 一、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高于1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二、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三、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上述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08年10月7日。 2010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公布《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新细则特别要求:采购制度应保证对购入的生乳和原料乳粉及其加工制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测;三聚氰胺为出厂自行检验项目;企业必须具备三聚氰胺检验项目相关的检验设备及能力,不得进行委托检验。
|
说明书下载 |